邢以群:转型最简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实在工艺的改进、机器设备的改造上,中国人是有天赋的,有无数的例子说明外国人的发明创造到了中国,总能被改造得效率更高。

发布时间:2013-04-25来源: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46

   “其实在工艺的改进、机器设备的改造上,中国人是有天赋的,有无数的例子说明外国人的发明创造到了中国,总能被改造得效率更高。”——《浙商》专访体育外围平台APP教授邢以群

  《浙商》:以前应对困难,在“三驾马车”里我们会更强调投资与消费,而现在,出口这个相对来说主动权并不完全在自己手上的因素也需要多动脑筋,看来情况真的很不乐观。

  邢以群:中国制造本来有价格竞争优势,但现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上升,市场也不行了,两头挤压造成了困难。你觉得有什么解决办法?
 
  《浙商》:比如把产品线进行升级,做更高端的产品,或者打造品牌。
 
  邢以群:这些要在短时间内见效谈何容易!而且也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擅长的,如果他们能做,老早就做了。我觉得最简单、最切实可行的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仔细观察,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劳动生产率可提升的空间,因为我们以前采取的都是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比如一个工人招进来,有人教他吗?教的一定是对路的吗?按照没受过训练的动作去生产,效率会高吗?
 
  有人问,这是不是把劳动强度给加上去?不是的。实际上,这是把多余的动作去掉了——这就是泰勒制,科学管理的起源。
 
  《浙商》:泰勒制很基础、甚至可以说有点初级,那么用到今天会不会有点落伍了呢?
 
  邢以群:我们什么时候像泰勒那样做过这些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基本上都很不严谨地估计一下就凑合过去了。我们要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作业方式,让工人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生产,在不提高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不提高产品价格的情况下,提高工人的收入待遇。
 
  《浙商》: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够去做到?
 
  邢以群:首先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意识,以前劳动力便宜,不这么做也能活得很好。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来干这样的活,没有设置这样的工作岗位来做研究、分析、改进的工作。我们很多企业设置的岗位全是在线上干活的人,或是管理的人,却忽略了这样的参谋人员。
 
  《浙商》:国外的企业有这样的岗位设置吗?
 
  邢以群:他们一般叫做参谋部门、研究部门或者运营改进部门,形式有多种多样,有的是每个部门都设置这样的人员,将规范和改进的工作看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中国企业也这么做,成本下降10-20%是没有问题的。
 
  《浙商》:这些工作如何展开呢?
 
  邢以群:第一步是流程改进,接着是专业性工具的引入、发明、使用。其实在工艺的改进、机器设备的改造上,中国人是有天赋的,有无数的例子说明外国人的发明创造到了中国,总能被改造得效率更高。这样生产就能慢慢地用专业的工具、专业的方法进行操作,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空间也就更大。如果做到了人家没做到的,你甚至能成为技术输出公司。
 
  《浙商》:您有看到这样的案例吗?
 
  邢以群:最典型的就是物业管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但物管费仍然不变,所以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变差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比如楼旁露天的水池,经常有树叶飘进水里,物业公司安排两个人,用小网兜一点一点打捞树叶,这样每天很多时间都花在里面了;如果改进工具,两个人拉一张大网,走一遍,杂物就全部兜住了,省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其他事情。
 
  有一家小家电企业,业务不错,想要增加生产线、流转筐,要增加工人。我后来给他们引荐了一家有日本丰田生产模式经验的咨询公司帮助其改进,一条生产线原来用32个工人,现在只需要18个;原来需要用5000个周转筐,现在只要2000个;生产线不但不用增加,甚至可以腾出两条来扩大生产——这样一年下来,大约能节约1000多万元。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