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亚当斯密、马克思、熊彼得还是波特,都从不同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各国的经济实践中,创新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1998年,英国出台了《英国创新驱动型经济报告》明确界定“创新驱动型经济”;2000年,欧盟理事会在里斯本明确提出建立欧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此外,美国、日韩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相继提出创新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从此,创新发展提上经济发展的重要议程。
从美国麻省的创新实践看,创新发展不能“一刀切”,更不应该是一拥而上的运动式狂飙。特别是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的情况下,沿海发达省份应该更多地承担创新驱动的发展任务。
从省域发展角度分析,以浙江省为例。目前,该省省域经济实力居于全国第四,以民营经济为绝对主体的产权结构为浙江经济提供着不竭动力。但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兄弟省份浙江的创新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根据体育外围平台APP编著的《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显示,浙江在投资资源指标上处于相对弱势,教育和研发投入不够;更为要紧的是,技术商业化指标靠后,成为发展浙江创新型经济的瓶颈。
从体育外围平台APP所建立的“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分析发现,目前沿海发达省份都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短板”效应。省域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如何从荆棘密布的复杂创新因素中找到关键点,以破解发展难题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主体思考的重点。近日,由体育外围平台APP和剑桥大学联合主办,体育外围平台APP和体育外围平台APP“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共同承办的第九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会议(GMC)在体育外围平台APP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抓住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的契机、推动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战略指导意见。
伯明翰商学院教授Simon Collinson
主题:《微观的学习、企业层的创新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在能源成本的上升、资源逐渐稀缺和人为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产出占全球制造产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73%,下降到2012年的54%。
目前各个国家都十分关心高附加值制造的发展。一个区域对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具体表现在,市场的规模和成长速度,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劳动力成本和生产率,教育体系的质量,吸收FDI的政策,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资本市场,管理和工程的能力。产业发展的动力又可以体现为资本的投入、技术能力的提升和购买力的提升。
知识和技术的转移从微观到宏观体现在,个体、团队、工厂、企业和企业间网络。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又可以体现为一次性学习和能力积累型学习。一次性学习可以通过对技术的购买、复制、反向工程获得技术能力。能力积累学习型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干中学以及频繁的沟通交流中获得技术能力。
跨国公司在技术转移和学习中,与供应商结成伙伴关系,通过购买新设备以及工程师的培养获得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跨国公司与客户结成伙伴关系,通过培训、文档资料学习,可以获得较大的本地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整合本地特有资源和本企业特有资源以获得新的优势。
为更好的理解资源整合的效果,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考虑。
1 相对应全球伙伴或竞争者,了解产业集群中禀赋(成本、获得专有资源的能力、获得新技术的能力、产业中的互补企业)
的变化。
2 考虑本地区不可移动的资源和区域嵌入等有利于提升竞争力的因素。
为提高政策制定和实践的有效性,我们更应该从微观分析能力的获取、学习以获得竞争优势。
剑桥大学教授Gregory爵士:
主题:《全球产业的结构变革和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目前产业结构变革的特征体现在:企业都聚焦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一个阶段(环节);每个阶段(环节)都被不同的企业所占有;但很少有人理解产业链环节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日本的产业发展政策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来获得领先的竞争优势。
简单的说,产业政策可以理解为通过各种程序和步骤来推动整体经济的有效性。
对于发达经济体有深刻的经济背景。第一,通过发展制造业是经济再平衡的必经途径;第二,在新兴国家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升级制造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第三,通过发展制造业可以带动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第四,制造业是创新的源泉之一,发展制造业可以持续的推动创新;最后,发展制造业是增加就业、控制通货膨胀和控制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当然经济学家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有较大的争议。对产业政策常见的质疑有,现有数据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政策产生的过程有较大的人为的干扰;历史经验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
但产业政策的作用并不能被抹杀。产业政策要聚焦于高附加值机会、长期发展空间和长期伙伴关系。可以从产业的价值构成、产业结构和学习时间三个维度来分析产业政策。以单车、摩托、汽车和飞机产业为例,这些产品分别包括60、600、6000和60000个部件,产业复杂性和开发周期性不断增加。新加坡发展航空发动机的成功案例显示,通过利用丰富的工程师资源、科技力量、本地化的生产体系以及工业基础,航空发动机这种复杂性产品产业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推动。
体育外围平台APP院长吴晓波教授:
主题:《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机会和挑战》
中国制造业以高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中获得了很强的竞争力,但目前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出口占世界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0.8%上升到2009年的13.5%。
驱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大量的劳动力人口,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海外并购和国内市场容量。从1965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1965年的55%到2010年的超过70%。中国大学扩招后,每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万左右,其中技术和工程类大学毕业生超200万。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1%左右提升到2012年的近2%。中国城市人口人均收入从2001年的6859.6元上升到2011年的21809.8元。
在过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动力是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具体来说是经济规模、资源投入、低成本、投资和全球化。
但在新的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是创新驱动,具体来说是,绿色产品、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网络整合、客户定制化、敏捷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
中国制造业从原有动力过渡到新动力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挑战,持续的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企业普遍的缺陷。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对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调查显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2012年路透社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增速全球第一,GDP总量世界第二,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世界第二,但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创新100强。
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可以有几种模式,即“二次创新”、制造业服务化、商业生态系统创新和二次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二次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具体来说在技术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实现技术获取、吸收和利用,在技术能力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探索实现创造性学习。
另外,可以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体来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通过在制造中结合服务,如西子奥的斯,通过增加产品的服务价值。另一种,从制造转为服务,如杭氧,原来出售设备,现在不卖设备而出售气体服务。
通过构建商业生态系统和二次商业模式创新,淘宝从2003年零起步到2012年发展到年销售收入超10000亿的世界第一的商业平台。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http://zj.sina.com.cn/news/regional/2013-09-16/1038123697.html
欢迎关注体育外围平台APP官方微信
关注方式: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或者 输入微信号:zjusom-wechat 即可成功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