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结缘残疾人艺术教育:
努力工作,只为证明自己
1991年,正值青葱的陈小琼,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平阳师范音乐专业。于她而言,自己无疑可以进入一个较好的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因为做一名音乐教师,一直是她的梦想。结果,梦想是实现了,只是教育对象有些让人措手不及。而这也恰是她与残疾人教育事业结缘的开始。
浙大EMBA校友、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陈晓琼
谈及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永嘉聋哑学校做舞蹈老师,陈小琼直言:“说实话最初时内心是难以接受的,从未想过自己会去教这些年龄从8岁到20岁都就读于一年级的听力有障碍的特殊学生,会在租来的两间破旧的教室里开展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但是为了证明即便当聋哑学校的老师,自己也可以一样出色,她开始早出晚归,忘我地工作,由于体质较弱,经常病倒,但她始终咬牙坚持。“更何况,每当跟学生四目相对时,我都会感受到一股温暖人心的殷切期望,就对孩子们有说不出的疼爱。”微笑着、回忆着,生活以另一种姿态,丰饶着陈小琼。
因此,当学校将六一汇演的任务交给她时,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她把自己关在宿舍中,哪儿都不去,任灵感如泉涌,于是乎,人生中的第一个舞蹈作品——《歌声与微笑》就这样诞生了,这群大大小小有着听力障碍的孩子们从此以最可爱的形象走进了家乡人的视线。
1995年台湾巡演崭露头角:
站上舞台,世界就是自己的
“或许刚开始从事与残疾人相关的工作是因为命运的安排,但是后来,我却渐渐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事业,尤其是残疾人艺术并没有任何作品可以模仿,陈小琼就完全要靠自己去想、去创作,“甚至连骑车的时候我脑子都在想如何根据一段音乐编排好每个动作。”
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岁月中,她创作出的《捞虾乐》在1994年获得浙江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第一名。1995年被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抽调作为舞蹈老师随团出访台湾,第一场演出便获得台湾同胞的88次掌声,媒体称“只要演出有空隙就有掌声”,而她编排的舞蹈节目也获高度好评。“那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被认可的。”辛勤的付出终于见“彩虹”。
2005年正式进入艺术团:
不可辜负,唯有这世界的爱
为了填补永嘉少儿艺术学校的空白,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陈小琼暂时离开了残疾人艺术教育事业,和一位知名老校长创办了永嘉少艺校,担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她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出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优秀学生。
浙大EMBA校友、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陈晓琼
就在永嘉少艺校创办6年已经风生水起之际,作为省人大代表的陈小琼毅然选择放弃已经成熟的工作环境,再一次选择了残疾人艺术事业。
当时杭城一些知名学校也向她伸出过橄榄枝,她还是毅然选择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因为她觉得残疾人艺术工作会让自己更加快乐,也更能体现自身价值。
这一选择又是十年。期间,她带领的团队一举获得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团体金奖。其中,编排的男子舞蹈《钱江弄潮》在第七届全国舞蹈大赛群文群舞组获第二名,更是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舞蹈全民星”的录制,荣获最高奖项“舞蹈全民星特别荣誉奖”, 并七次在央视各频道播出,也因此在更大的平台展示了残疾人特殊艺术的魅力与自强精神。2012年6月,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应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邀请专程赴联合国大会议厅参加2012年联合国公务员日“和谐之声”文艺演出,《群雕》《星星你好》《红蜻蜓》《千手观音》四个舞蹈节目参演且获一致好评,具有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也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呈现在了世界的眼前。
艺术团成立二十多年来,足迹遍布城市、海岛、乡村,行程数万公里,演出千余场,观众达数百万人次,场场爆满,反响热烈。曾多次应邀赴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等国及台湾、澳门地区的访问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誉为“爱与友谊”的使者。
在与陈小琼交流过程中,她提到,目前在残疾人艺术团的所有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的培养与聚集。“现在艺术团是松散型管理,平时演员们都分散在全省各地工作,演出时则需要让他们临时请假排练,常常会出现一些企业生产繁忙导致演员无法及时到位而影响节目质量。再者,分散在各地的演员们不方便定期集合训练,也使他们的专业水平无法有效提升。”
所幸,近年来,在一些爱心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这种情况已经有了改善,陈小琼表示特别感谢这些安排演员就业支持艺术团演出以及资助重病贫困演员的爱心企业家,同时非常感谢省内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多年来对艺术团的无私奉献与大力帮助。
最后,陈小琼说未来艺术团将会继续努力,在艺术的道路上争取更大的成绩,成为特殊艺术领域的一张金名片,引起更多的关注,进而也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特殊的力量。这份期许定能如愿!
来源:新华网
责编:楠溪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