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交叉中探索,这位管院“博后榜样”有怎样的科研秘笈

发布时间:2023-12-19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10

博士后,一直是青年高层次人才的生动缩影。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相继拿下省级重量奖项与国家级自科项目,这样在博后群体中也并不常见的“成就”,她却做到了。

她不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拿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项,更是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作为一名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者,她向我们证明了博士后,这个青年群体的科研力量。

她是金藏玉,体育外围平台APP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站博士后。当被问到如何接连取得高质量成果时,她谦虚说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带着一颗好奇心和一颗平常心,未曾想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带着博士研究期间的沉淀,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好奇心”和“平常心”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却成为了她科研路上的不竭动力。

好奇心与平常心给她带来了什么?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她有何感悟?科研生涯中,她积累了怎样的科研经验?本期【研之有悟】,我们邀请到了管院博士后金藏玉。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科研故事,随她一起感受好奇心与平常心。

金藏玉,体育外围平台APP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站博士后

金藏玉: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科交叉研究,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Q1能简要介绍一下你的两项科研成果吗?

金藏玉:取得“哲学社科奖”成果与我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息息相关。博士期间,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经济管理,我关注到食品安全风险是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最具挑战的议题之一。因此,我与博导,以及周伟华老师一起,聚焦基于风险的食品供应链管理,并在国际期刊Management Science成功刊发了我们的科研文章。

另外一项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项目是从供应链的视角着手,识别动物源性食品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在供应链中的传导机制,为行业研究与监管提供启示与指导。

带着“好奇心”,她在科研路上持续探索

Q2听说你在选题方面的秘诀是常怀“好奇心”,能解释一下吗?

金藏玉:我觉得对于很多学者而言,选题的难点在于:有些选题看起来很好但却不可行;有些选题看起来很有前景与意义,但已有研究太多,很难突破;有些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不一定有学术价值,找到其学术价值也很重要。

对于选题,我常怀一颗“好奇心”,从前期科研中沉淀经验,从与同行的交流中获得灵感,从学科交叉中找到方向。

我的“MS论文”选题渠道更多是基于数据与文献的结合。带着好奇的眼光,我在文献中探索研究的创新性,由线到框架完善整个研究选题。“自科项目”的选题也是我在水产品供应链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基于好奇的视角,探索相关研究的空白与缺口,最终逐步形成思路与研究方法。

在此,我有几个寻找选题的渠道可供大家参考。首先,阅读最新的学术期刊论文,这些论文通常会在讨论部分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其次,参加专业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的思想碰撞能让我获取更多灵感。最后,文献综述能够帮助我们精确地找到目前研究的空白点。

Q3为什么“好奇心”是你完成高质量研究的强大助力?

金藏玉:“好奇心”可以让我在科研中保持韧性。科研是艰苦的、枯燥的,不知目的的探索和反复打磨会让科研过程缺少新鲜感和乐趣,而我之所以可以坚持科研就是因为我会以“好奇”的视角去看待整个科研过程。我的研究领域是农产品、食品安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好奇地思考如何能让大家吃得更健康、更安全,这份好奇心也是我很多科研项目的始发点。

我也有一些科研经验与建议可以分享给大家。首先,保持“好奇心”。在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的创新性,研究的逻辑是围绕创新点展开论述,研究的成果需要体现出创新性和意义。只有对自己的选题保持好奇,对每一份数据持有严谨的态度,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此外,在写作思路和细节上也应该加以注意。我的科研问题源于多学科交叉的共性难题,难点在于描述共性难题时的综合性和科学性上,因此确定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无论资料来源于哪一学科,对研究问题有效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一定要耐心打磨字句、标点、图表的格式等。

一颗“平常心”,让她在科研路上勇往直前

Q4面对科研及投稿中的难题,如何才能保持“平常心”?

金藏玉:保持“平常心”,做好心里建设,不急躁、不焦虑,既要相信自己,又不要持有过高的期待。

通常,我会设置一个大到不至于被自己忽略掉的目标,但把它拉到离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很远的位置,然后在细小的事情上找到成就感,比如,寻找一篇文献中很新的观点、很有效的研究方法,用一点一滴的学术积累消掉焦虑感。

在投稿过程中,也要有坚持“平常心”,科研是个“持久战”,要做好投出去的文章会面临反复修改甚至被拒的准备、做好回答不同审稿人问题的准备、做好从审稿人的意见中提取有效完善论文关键点的准备。

Q5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勇往直前,往往需要团队作战。寻找合作者、团队合作,你有何建议?

金藏玉:在我看来,好的合作者可遇不可求,我们多做努力、积极寻找,同时也要保持“平常心”、尊重命运的安排。选择合作者最重要的是找到对研究真正感兴趣的人。我常通过两种途径寻找这类志同道合的伙伴。

首先,参加相关领域会议。不限于现场会议,日常的学术报告、小型研讨会、线上报告都可以。在这类研讨会中寻找与自己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存在相似或互补的研究者,再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来确定合作的可能性。其次,主动联系文献作者,提出自己提出研究的思路与可行性,如果能够引起对方的兴趣,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此外,我建议各位青年学者们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要注意沟通,尊重认可每个成员的贡献。当涉及利益问题要及时、正面解决,不搞小动作。

Q6在你的科研生涯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如何克服?

金藏玉:其实,我自己一直有“拖延症”,我也曾因为这个问题而苦恼。明明已经意识到问题,却很难改变。这可能是很多学者、同学们都经历过的状况。

记得当时申请CSC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时,就曾因为拖延症差点没赶上提交材料截止日期,这也让我下定决心要直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我克服拖延症的办法是“平常心”+“早睡早起”。及时采取行动,但无需给自己过度的压力,否则可能会造成心态上的“逆反”,更难解决问题。很多研究者可能习惯熬夜,但对我而言早睡早起可以让我白天的时间变得更充足,工作精神更充沛。另外,我也会在手机主屏幕上设置deadline,时刻提醒自己,拒绝拖延。

Q7对于未来的科研路,你有何期待?

金藏玉:在未来的科研之路上,我会继续努力,带着“好奇心”不断探索学科理论空白,怀着“平常心”看待科研路上的挫折与磨难。我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学科交叉研究,争取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祝福各位同事、同学能够享受科研道路的曲折和美丽,做有趣的科研,通过科研增添生活的乐趣。

数年的磨砺与沉淀,金藏玉不仅为自己的科研之路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更为各位青年学者做出了一个好榜样。

作为浙大管院的博士后,金藏玉积极、努力,致力于探索学科交叉研究中的创新性,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痛点问题提供学术理论的支撑;她谦逊、低调,努力克服青年学者的科研压力,不过分期待,享受科研的乐趣,静待自己的花开。她以高质量论文、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我们证明了青年学者的力量与志向。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健康力量”,他们责无旁贷。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