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治疗......对于很多慢性病患者而言,他们不仅要对自身的状态保持高度的注意,并且需要经常性去往医院复诊,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随着数智医疗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数智手段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干预。那么,慢性病患者是否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得到更为便捷且个性化的防治手段呢?
关注到这一社会需求问题,体育外围平台APP2017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生游雨暄同学开启了数智医疗领域的研究。在她看来,数智技术的介入不仅能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更可以缓解医疗服务人员、医疗管理系统压力。
在导师华中生教授的指导下、在反复地观察、调研、分析后,游雨暄的博士生论文《慢性病并发症的个性化预测与动态干预策略研究》,并被评选为2023年体育外围平台APP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本期【研之有悟】,我们邀请到游雨暄分享她的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和这篇论文背后的故事。同时,她也为学弟学妹们带来自己的科研“秘诀”。
Q1:听说你更换过研究方向,为何关注数字医疗这一研究领域?
起初,我的研究主题与医疗健康无关,是关于在线电网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后来,受我的导师华中生教授启发,我开启了对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的研究。在与华老师探讨选题的多次交流中,我学习到了“数智医疗”“大健康”等新的概念,也因此关注到了针对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与动态防治问题。
华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要从实际需求中去发现有价值的科研问题,服务人群健康的卫生体系建设,正是属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重大需求之一。并且,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医疗服务系统也在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在这个转型进程中,越来越需要对相关数据与资源进行整合,产生了如健康大数据的管理与治理、医疗资源分配与优化等一系列的管理科学问题,为管理学研究者进入医学健康领域提供了机会。
Q2:针对慢性病并发症的预测及干预,你有哪些发现?研究有何价值?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了基于数据的慢病管理方法。以慢性病患者的多渠道、连续性、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慢病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采集、分析与预测、制定干预策略”为主线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针对各环节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这项研究中,我共有三个发现。首先,研究探索了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在线数据与入院检查得到的离线数据的集成策略,以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慢性病患者状态连续监测。
其次,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纵向数据的慢性病并发症个性化预测方法,从慢性病患者的纵向监测数据中提取个体化病情发展特征,并与群体病情发展的共性规律有效结合,以提高慢性病并发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研究进一步探索如何帮助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慢性病并发症动态干预策略,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或防止并发症恶化。
以数智创新与管理赋能医疗健康领域发展,以上研究有效地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助力突破慢病管理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慢病管理与智慧医疗服务的前沿理论。
此外,这些慢病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也能够为公共卫生领域正在推广的个性化医疗以及智慧医疗政策的落地提供支持。
Q3:开展数智医疗研究,你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克服?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在收集数据这一步。在研究中,提出的模型或方法需要找到若干个实验数据集进行验证,我曾经为了找一个实验数据集花费了整一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在查询是否有公开可用的医疗数据库。
对此,我也总结了收集医疗健康数据的经验。除了联系合作医院获取数据以外,同学们还可以尝试搜索一些大型公开数据集。我采用的具体方法是从已发表的相关论文中逐一查找他们所选择的数据集来源,然后去申请数据集的获取权限。
Q4:获得“优博论文”,你有何经验?
完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不是短短几个月的事,而是长达几年的事。在这漫长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中,需要坚持长期主义,习惯延迟满足。
・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是一种基于长期目标而做出决策和行动的实践。从四年前我确定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这个研究方向开始,我就对博士学位论文有了一个整体的布局,并且规划好了未来三年要做哪几个子研究,以及重点思考这几个子研究的逻辑关系。当这几个子研究陆续完成之后,在最后一年完成整体的博士学位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延迟满足。做研究像一场冒险,有时候需要长达数年才能看见反馈,甚至最终都没有反馈。我的研究经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五年半的直博时间里,前五年都没有收到过期刊的Accept,但我并没有放弃过继续写论文、继续改论文、继续投论文,终于在最后半年连续收到了几个好消息。
我非常感激当时的自己,在长时间看不到收获时依然坚持下来的自己。这段曲折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在失望时保持平常心与等待,延迟满足,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花期。
Q5:有哪些读博、做科研的“干货”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整理文献。我觉得对我自己想研究问题最有帮助的事是整理近几年顶级期刊上关于我这个医疗健康管理大方向的文献。我会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收集每篇相关论文的标题、作者、中英文摘要,并给他们总结一级关键词与二级关键词,比如:一级关键词-慢性病管理,二级关键词-慢性病筛查、慢性病诊断、慢性病治疗等,通过这种方式对研究问题分门别类,方便自己想到一个问题时去查找别人具体是怎么做的。
・记录灵感。有时候我会有一些白天没想明白的问题,在睡前或者坐车时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打算明天去做,就会把新的想法记到手机的备忘录中,提醒自己不能忽略每一个想法,把想法都落实到具体研究工作中。
・舒缓压力。读博期间,找到自己舒缓压力的方式,对于生活的平衡很重要。有时候我会在周末找一天去西湖后山的咖啡店,或者就只是呆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让自己脑袋放松一下,非常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积极情绪。
Q6:从“学生”变身为“讲师”,未来你有怎样的目标?
我毕业后入职了杭州师范大学,成为了阿里巴巴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一名讲师。在新的岗位上,我主要有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目标。
在教学上,我一直记得看过的一句话,“教育是当你忘记所学的大部分知识后而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希望自己作为教师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思维观念的成长。
在科研上,博士毕业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希望自己能尽快申请到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提升自己独立主持和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保持努力向上的状态。
对于游雨暄来说,华中生老师是她科研路上的引路人,在华老师的带领下,她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并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绩。那么,华中生老师是如何评价她的?华老师对游雨暄寄予了怎样的期望?
“游雨暄同学起初的研究主题与医疗健康无关,而是关于在线电网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其结果得到浙江省电网系统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后来,针对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与动态防治问题,她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提出的基于数据的慢性病并发症预测与防治决策方法不仅在理论层面有所突破,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为她的导师,我希望她能在这个重要里程碑之后,继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在数字化医疗健康的更广阔的领域中做出更杰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华中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