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然而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打造与培育上仍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这些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比如生命科学产业领域,存在基础性生物技术、仪器设备与国外差距大,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生态不完善、供应链薄弱等多重“短板”,唯有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才可能实现突破。
面向国家战略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急需,体育外围平台APP近日突破性开展“学科交叉BEST战略”九大行动之“求是星辰青年学者计划”——携手浙大理工农医等领域具有产业优势的学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以商学、工程、科学和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加速转化。
目前,浙大管院四支学者团队已分别与来自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医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四支院士团队紧密协作,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
01
“双学院+双导师(团队)”联培,四支团队将建设产业“最强大脑”
“学科交叉BEST战略”之求是星辰青年学者计划(博士后)项目采用“双学院+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每名博士后将配备“产业方向院士导师(团队)+管理方向管院导师(团队)”,由四支学科交叉导师团队引领,共同围绕产业领域的重大国家咨询课题开展学术与智库研究,建设产业“最强大脑”,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智慧。
此次达成博士后联培合作的四支学科交叉导师团队将面向低碳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特气、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集成电路等产业开展学科交叉研究。
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技创新,同样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其提供资金支撑。
高翔院士长期致力于能源与环境领域减污降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在能源电力、船舶航运等行业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黄英教授多年来从事财务管理、公司治理、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至今已有50余篇智库报告被国家领导人、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或中央有关部门采纳。
他们联合招收培养“BEST战略”专项博士后,将共同以“管理+能源”学科交叉融合的产业智库与案例研究,解决当前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产业发展面临的重重挑战,助力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本年度该团队博士后联招工作已顺利完成。)
体育外围平台APP与能源学院联合招收博士后面试现场
化工分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关乎我国化工、制药等行业的绿色生态转型发展与自立自强,关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尽管多年来,我国在生物制药、电子特气等产业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但要完全不被“卡脖子”,仍需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相关技术瓶颈的突破与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
任其龙院士多年来从事化工分离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创建了分子辨识分离工程平台技术,解决了组分极复杂、分子极相似生物基原料的分离难题,实现十余种高端化工医药产品的高效制造,突破专利封锁、打破国外垄断,部分产品成为国际首创。邬爱其教授长期从事数字经济、战略管理、创业管理和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兼任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师、工信部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杭州)产学研融合中心智库专家、德国隐形冠军协会中国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制胜之道有着深入研究。
他们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将协同攻关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特气等产业的技术转化应用与绿色生态转型难题,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目前,该团队联合招收博士后正在在进行中。)
植入性医疗器械植入人体替代特定脏器功能,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尽管国内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取得系列突破,但与国外医疗器械行业相比仍存在差距,国产医疗器械所占市场份额不足。而要实现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需要多学科人才合作。
王建安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疑难疾病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创立、改良和完成了一系列最前沿、非开胸的经导管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原创器械,多项重要技术在国际或国内领先开展,被美国AHA/ACC联合指南在内的多部指南、共识收录。华中生教授长期从事服务科学与运作管理研究,发现了新媒体、数字服务平台等服务参与者行为的规律;构建了基于异构数据融合的预测与决策新方法和多源异质服务资源组织协调的新机制;提出了先进制造系统设计优化的新模式。
他们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将发挥管理学科在顶层设计、系统思维、逻辑推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植入性器械”领域的战略研究和理论创新,形成促进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的政策建议,更好地促进国内植入性器械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目前,该团队联合招收博士后正在在进行中。)
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关系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不断完善、在局部形成了较强的能力且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应用场景,但大多数芯片仍然依赖进口,在关键领域和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亟需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推进研发和应用。
吴汉明院士长期工作在我国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并做出突出贡献。曾主持、参加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0.13微米至14纳米七代芯片大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攻克了包括刻蚀等一系列关键工艺难点,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至3至5年。吴晓波教授30余年来在技术创新管理、全球化制造与创新、包容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开展了众多开拓性研究。于90年代初提出“二次创新管理”理论,为广大“后发企业”成功实现“追赶”指出有效途径和战略。近年来构建起基于中国领先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C理论”,引领中国企业穿越周期,实现“超越追赶”。
他们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加速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超越追赶”。(目前,该团队联合招收博士后正在在进行中。)
02
服务国家战略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管院为学科交叉研究与教学保驾护航
为助力青年学者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之需开展前沿研究,浙大管院将为“求是星辰青年学者计划”博士后提供高水平优质科研平台、研究场景赋能和科研资源支持,以及全方位学术、智库支持,助推其“管理+产业”研究成果产出,从而更好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咨政建议和智力支持。
在“学科交叉BEST战略”引领下,浙大管院除了落实求是星辰青年学者计划,以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科研创新体系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外,还设立了“学科交叉预研基金”,资助跨学科研究项目的开展。院内学者们可以联合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共同申请该基金,以“学科交叉与创新”协同攻关国家需求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全球社会重大挑战,并孵化创新技术与未来产业。
同时,为培养具有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性认知的创新型领导人才,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浙大管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联合理工农医等学院共建了5门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交叉创新产业课程”。这些课程由浙大管院资助建设,于次年面向体育外围平台APP专业学位学生和共建学院学生开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高校理应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加快跨越大学边界、学科边界,以学科交叉研究与教育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浙大管院自创立以来始终注重观照现实,不断跨越边界、面向国家战略之需开展管理学研究与教育,近年来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的基本原则,创新性推出旨在引领商业、工程、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互融互促的“学科交叉BEST战略”,该战略包含求是星辰青年学者计划、学科交叉预研基金、学科交叉创新产业课程等九大行动,每项行动目前都已取得相应进展。
面向未来,浙大管院将继续深入落实“学科交叉BEST战略”,以跨学科商学教育与研究为路径,为服务国家战略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管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