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三农”政策的无疑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历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特点之一。
伴随着消费者对于农业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订单农业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稳定农业供应链,保证农产品贸易双方利益尤为重要。
然而,有了“订单”就意味着农产品销售一路“畅通无阻”吗?短期合同、长期合同,哪一个才能对农业生产起到激励作用?如何才能让合同双方(买家、农户)的利益均达到最大化?
这一关系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战略问题,引发了体育外围平台APP服务科学与运营管理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张伟的注意。
日前,张伟与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UTD 24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Dynamic incentives for sustainable contract farming,并在研究中构建基于博弈论的订单农业新模型。本期【科研】专题,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一模型如何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化提供策略指导。
1
他们观察到,很多订单农业的实践是通过长期合约来提升农业供应链稳定性
订单农业(Contract Farming)起源于发达国家,是一种农业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模式,农民与农业企业或其他买家签订合同,约定生产农产品的条件、价格、质量标准等。例如,在水果种植领域,农民会与出口商或当地超市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的水果种植方式、质量标准、采摘时间等进行种植和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和标准,减少浪费或滞销问题。
张伟团队关注到,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更稳定的市场和收入,同时能够帮助买家保证所收购农产品的供应和质量。
此外,星巴克的可持续咖啡计划的实践案例也引发了张伟团队的关注。在2016年,星巴克与保护国际组织共同投资,在墨西哥瓦哈卡推出了一个新项目。该项目专注于提供一种净正盈利模式,以重新激发咖啡种植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计方式。
瓦哈卡曾是全球重要的优质特色咖啡产地,但由于气候变化、市场准入不足、贫困、移民和其他问题的影响,其产量急剧下降。星巴克将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改善农民的树荫管理系统并增加替代收入来源,旨在稳定瓦哈卡的农业社区,使农民能够继续种植咖啡。此外,该项目还为生产商提供了节水培训,以保护淡水资源,并努力确保妇女、当地农民及其家人积极参与其中。
订单农业不仅可以助力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张伟看到了订单农业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更加坚定了开启这项研究的决心。
在研究中,张伟发现农民与买家以合约的方式进行商业合作的现象并不少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如同“可持续咖啡计划”一样是带有“长远的目光”。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受到气候等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对技术和生产也有着较高要求。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农户需要不断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管理能力,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入稳定性。
在这样的特定产业背景下,张伟团队发觉,长期、稳定的农业合同更能够激励农户以动态的方式持续投资和并投入精力以提高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却鲜有通过“动态激励”的角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2
他们构建了农户学习与策略模型,发现了长期合同对商家与农户的“共赢”机制
基于此背景,张伟团队构建了一个基于博弈论的模型,该模型捕捉了农户的学习和策略行为,刻画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业合作关系的动态演化机制。
长期合同可以激励农户生产意愿
探究农户提升跨边际效率的动机
最大化采购方长期利润的合同称为最优长期合同最优长期合同。张伟团队在研究中刻画了最优长期合同的特征,其中包括绩效工资和延期支付两方面。
绩效工资是指在基础支付外,若农户可以更高效、更优质的完成生产则可根据绩效获得额外奖励。这一特点可以激励农户在生产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愿意花费更多的成本,不断更新、改善生产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农产品生产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其最后的供应质量和数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此时,商家可以通过延期支付的方式,促使农户分享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私有信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更“诚实”地进行生产活动,从而保证双方利益最大化。
张伟团队通过调整合同参数,从而探索对商家利益的影响。根据模型数据,他们发现产品的最优生产量相比于完全信息的生产量可能会同时出现向上和向下的波动,这取决于农户学习曲线的特性。例如,通过模型曲线,可以进一步分析出究竟是历史生产效率高的农户,其边际学习率可能会更高,还是历史生产效率低的农户,其边际学习率可能会更高。
因此,研究发现,一旦考虑到长期合同所带来的动态激励,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私有信息也不一定会对商家造成损害。
农户学习曲线
长期合同可以激励农户生产力
将农户生产效率提升内化为商家利益
此外,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张伟团队发现长期合同可以提升农户对产品品质的管控能力。当学习效应较强并且跨期传递效应较大时,长期合约对于农户和采购方利润的提升效果是显著的。
研究指出,若合同更加考虑长期效应时,农户会随着时间和激励而积累更多生产经验,不断提升“干中学”能力,从而提升农户的生产力和收入,从而创造共同的价值。
这也就意味着,商家可以通过合同的设置,“操控”农户的生产能力。研究表明,当购买者具有长远眼光,并且能够控制农户生产力、提高农民效率,为自身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利益时,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以确保农民能够长期生存。因此,长期政策的制定可以弥补短期交易在农产品质量激励和解决信息缺陷方面的不足。
3
这项研究为订单农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助力农业产业链长期可持续发展
丰富订单农业理论研究
为订单农业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一研究结果为有关订单农业的政策辩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即基于短期交易(现货交易)的短期竞争性政策可能会对现代农业食品价值链产生反作用,伤害买家和农民。
张伟团队的研究表明,短期合同对产品质量不产生激励作用。当商家一味压低采购价格,最优的订单数量少于长期合约的采购量,则会抑制了农民的投资和努力,无法将农户跨越多个时期所积累的学习效应内化,“浪费”了农产品提升的内在潜力。此时,供应链陷入低效率均衡,即农产品供应链不能够因农户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达到一个高效率的稳定状态。
此外,短期政策允许农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真正的信息优势;但不能带给农户激励,使其长期积累的信息及生产优势。相比之下,长期合同的策略可以缓解这两个缺陷,提高生产力,创造共享价值。
研究加深了学界与业界对订单农业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为农业政策争论提供了依据。在现代农业市场中,传统的促进竞争的政策,如限制合同条款和最低现货采购要求,可能会适得其反。相反,考虑长期效益时,商家和农户可以通过强调动态激励的关键作用而实现“共赢”。
助力保证农业产业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小型农户经营所导致生产效率低、资金投入不足,农产品安全质量难以保障以及高质量差异化农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订单农业的发展对于当前中国农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伟团队的研究表明商家与农户应该签订长期利润分享合同以弥补短期交易(现货交易)的激励缺失和信息的不足。此外,长期合同能够保证农户的生产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均衡状态,从而保证农业产业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论文摘要
The rise of contract farming has transformed millions of farmers' lives. We study a new class of contract farming problems, where the farmer holds superior information and can invest effort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over time. Despite their prevalence, the literature offers little guidance on how to manage such farmers with dynamic incentives. We build a game-theoretic model that captures the dynamic incentives of learning and gaming, with hidden action and information. We characterize the optimal contract: it internalizes both the vertical and intertemporal externalities, with performance pay and deferred payment; the performance pay is to motivate the farmer to invest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specific productivity; the deferred payment is to ensure that the farmer is willing to share information and behave honestly over time. Even with random yield, the optimal contract can still have a simple implementation of a yield-adjusted revenue-sharing policy. Using real data, we show that the learn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We then quantify when and how contract farming can improve smallholder farmers' productivity and income, creating shared value. We find when buyers have a long-term perspective and can internalize the benefit of farmer improvement, they will pay higher prices to ensure farmers' long-term viability. Our results inform the policy debate on contract farming: traditional procompetitive policies (based on spot transactions) can be counterproductive for modern agri-food value chains, hurting both buyers and farmers.